高倍数变焦镜头素来有「天涯镜」的称呼,大家都贪其周身刀,可以涵盖不同的焦距,可以「一镜到底」,尽情拍摄。不过,「周身刀」的天涯镜又是否「张张利」呢?对影像质素有一定要求的用家,肯定明白天涯镜只可以是摄影旅途上的一点,终极的「张张利」镜头还得交到定位更高的专业级镜头手上。虽然 Olympus M.Zuiko Digital ED 12-40mm f/2.8 PRO 已推出了一段日子,但对不少 Micro 4/3 朋友来说,此镜仍是他们一支梦寐以求的 Dream Lens,在 OM-D E-M5II 快将发表时,笔者为大家送上此镜的测试报告,或许你会令你重新幻想镜头在 E-M5II 的 4,000 万像素模式会否达致新的境界。
6 折入手 105 种语言 4G 双向翻释机
PRO 镜魅力 一度断市
M.Zuiko Digital ED 12-40mm f/2.8 PRO 是 Olympus 首支 PRO 版的专业级标準变焦镜头,于 2013 年随 OM-D E-M1 一併发表,并且是 E-M1 的标準套装镜头。当年旗舰机 E-M1 首卖后全球需求大增,加上扣除机身价格后,套装版的 M.ZD 12-40mm PRO 镜头更为便宜,令 M.ZD 12-40mm PRO 一度供不应求。俗称的「彩盒版」的独立包装镜头之上市日期一再推迟,待厂方消化 E-M1套装版的镜头需求下,供货量才变得稳定。不过,事件却反映 Olympus 自推出 Micro 4/3 系统多年以来就一直欠缺高阶大光圈变焦镜头,令市场累积不少购买力,「幸好」的是 M.ZD 12-40mm PRO 及去年尾才推出的 M.ZD 40-150mm PRO 已不是市场同级的第一款产品,不然 Olympus PRO 镜的需求只会更高。
数码修正是常识
M.ZD 12-40mm PRO 的相对焦距为24-80mm,较同级的 Panasonic Lumix G X Vario 12-35mm f/2.8Asph. Power O.I.S. 的 24-70mm 略长,配合本身的 f/2.8 恆定大光圈,于同一拍摄距离下,Olympus 的浅景深效果会稍为明显,有助突出主体。贵为专业级镜头,防尘、防水滴设计在 M.ZD 12-40mmPRO 几乎是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」,镜身上变焦环、对焦环及按钮的缝隙,厂方都已经加入密封式胶环,避免尘埃或水气进入镜筒内,用于加入防滴防尘配套的 OM-D 机身,有利用家在恶劣的环境下拍摄。而笔者以往亦曾胆粗粗的将此镜(并没有加上遮光罩)装上 E-M5于雨中拍摄纪实相片,亦不曾中途出现「罢工」的情况,反而 E-M5 的电子观景器因内外温差较大,在拍摄后期出现「倒汗水」!
M.ZD 12-40mm PRO 採用9组14片光学结构,当中包括2片ED低色散镜片、2片非球面镜片、2片HR高折射镜片、1片EDA超低色散非球面镜片、1片HD高折射率高色散镜片及1片DSA双面非球面镜片,用以修正色差及其他变形像差问题。然而,高特殊光学镜片比例亦不代表此镜不用任何数码修正,只是修正幅度较低阶镜头少吧。再者相机内的 TruePic VII影像处理器亦会自动提升镜头的解像力表现,是真正的光学修正还是数码修正,当下似乎已没有几多个用家探究。
近拍强劲
对比 Panasonic 12-35mm f/2.8,Olympus M.ZD 12-40mm PRO 最杀食的地方是其强劲的近拍能力,最近对焦距离为20cm,于望远端 40mm 时,工作距离可短至 7cm,放大率可达 0.6X(相等于35mm相机标準)。操作方面,镜头设有手动对焦离合器机构(Manual Focus Clutch mechanism),用家只需要将对焦环向内拉,即可看到对焦刻度,这时可轻鬆透过对焦尺作手动对焦或进行估焦,同样功能亦已广泛用于 Olympus 的 M.ZUIKO Premium 及M.ZUIKO PRO 镜头上。
样本照片(使用 Olympus OM-D E-M5、OM-D E-M1;利用 Olympus View 3 将RAW 转 JPEG)
镜头变形测试
下一页:解像力测试、暗角测试、近拍能力测试、色差测试及总结